建筑港:颠覆传统规则让建筑业阳光前行
发布日期: 2024-05-16    作者: 电子期刊

  当前,信息化的建设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行业综合发展实力的重要标志。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当下这一股信息化、大数据浪潮也必然将给建筑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建筑行业也迎来互联网+模式的新常态。

  建筑行业的链条多,行业复杂程度严重,涉及签订劳务、金融、建材、机械的每个方面,覆盖了现在中国工业类型近80%以上。但众所周知,国内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仍然不高,导致多方建筑设计企业和施工方的信息管理上的水准还相当落后,信息闭塞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制约了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和建筑行业的发展。

  那么在互联网浪潮中,如何抓住契机,引领建筑行业风向,继而创造更可观的财富呢?

  建筑港团队在接受蝴蝶与独角兽采访时表示: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的转变,解决了建筑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

  建筑行业存在两大不对称问题:一是机械不对称,大多数表现在机械工具分配不对称;二是工人与工人之间的不对称,大多数表现在农民工和高端工程师之间信息交流不对称。农民工流动性很大,工程师专业性很强,但利用互联网交流双方可以清楚地知道对方有什么、要说明、自己要做什么,从而快速简单地解决问题。

  “未来中国建筑行业一定是得工人者得天下。平台是第二位的,平台为流动性提供工具,未来工人一定是专业化的。”这是建筑港成立以来一直坚守的理念。在四年前,建筑港慢慢的开始进行布局,目的是改变传统旧思维,让更多年轻人即80后90后愿意进入这个行业。新技术的出现在吸引新力量的加入的同时,也在对旧的资源进行着洗礼。建筑港团队认为,把工人管好是建筑港的核心,也是主要优势。不管在啥地方,建筑行业只要把工人管好,对全中国日后务工系统的打造都有重要价值。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建筑港搭建了自有人工管理的saas系统,这个系统能够解决当前很多建筑企业、劳务企业在人员管理方面的问题。为更好地服务市场,saas系统也进行了市场化的运营,在实施过程中也在不断的优化创新。从去年开始,已有上千个项目使用此系统。在系统使用模式上,对工人实行免费使用模式;而对项目班组和公司,则实行前期免费试用、后期收费的模式。

  回忆当初进行平台推广,最值得一提的是建筑港的蝴蝶行动。蝴蝶行动是一个科技行动,通过对每一个工地进行时间节点的调研分析,对两千多个项目逐一采用地毯式方式来进行推广作战,从零到一,从一到千,逐步覆盖了珠三角90%、长三角85%、环渤海65%的工地,最终累积起来一个“量”,这样的形式最全面、最直接、最有效,最接近工人。建筑港通过蝴蝶行动,迅速集结建筑行业从业者,受到了业内广泛的关注,也得到了众多工人兄弟和建筑公司的支持。

  建筑港在分析中国建筑行业的人才结构情况时发现,中国的建筑行业人才有技能,但没执行力;持有证书的人基本都坐办公室,真正在工地操作的人很少。因此,建筑港推出了培训业务,主要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这也是建筑港营收的一个主要方面。据了解,工人培训市场非常广,5000万工人中,至少有3000万工人需要培训。而培训的核心又归到人,只要收集到了数据,平台才能提供培训内容。在培训上,建筑港进行小程序推送“每日一题”,同时线上线下结合,通过线下培训与线上学习,将培训内容做无缝对接,加强工人培训的力度。这种模式现在也得到了建筑行业的认可,全国各地都在学习。

  一直以来,建筑领域农民工欠薪问题久拖难治!每年年末,“农民工讨薪”的各大新闻就开始席卷而来,有些工人为了工资甚至搭上自己的性命,这一现象极度影响着建筑劳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8年5月,住建部市场监管司起草《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政策明确规定农民工进入工地前要进行实名认证、签订合同和购买人身保险,同时工资的发放要保证“月薪制”,发放的形式也要表明清楚。这一政策的实施,大幅度的提升了农民工的薪资保障,减少了欠薪事件的发生。

  为做好实名制管理和工地机械材料管理,建筑港自主研发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搭建了建筑工程从人、机、料全方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建筑港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具体包括劳务工管理(实名制、电子合同、人脸识别、工资发放)、材料机械管理(成本预防可控,调动高效)、安全可视管理(远程智能监控系统、随时掌握施工动态与进度)、资料库管理(从开工到验收,所有资料按入档标准管理),是建筑业跨互联网的先行者。

  同时,通过建筑港数据指挥中心,运用数字区块链及技术,对在建项目大数据做全面收集、数据分析,为城市务工人员管理提供解决方案,为项目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相关依据。建筑港调度指挥中心最重要的包含人员大数据中心、分账系统、材料管理系统、可视综合安防系统,将人员地区分布、机械、材料、人事管理、员工考勤、工资发放等结合小程序班组管理,形成相互连通,创新建筑施工工地人员管理模式,并以实名制、分账制确保工人工资发放到位。

  此外,由于建筑行业危险系数很高,工人的保险必不可少,可建筑行业买保险造假的事件却屡屡出现。建筑港的出现大大缓解了这一问题,目前建筑港推出劳务保险,只要是在建筑港认定的,就一定能获得理赔,在这方面银行和保险公司都给了建筑港极大的赋能。

  2020年伊始,疫情肆虐,攻坚克难战胜疫情成为每个人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为认真做好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建筑港时刻关注各地应急医院建设情况,及时发布招工信息为医院推荐合适的工人班组。期间,建筑港协助各地应急医院共计49个项目进行招工,发布了384条招工信息,需求总人数8772人。在高峰期,建筑港网站点击率可达440多万次,“建筑港平台”小程序新增访问人次达13万,客服电线多个,微信公众号新增粉丝近13万,后台留言5000多条等,为各项目累计推荐工人近万名。

  往前追溯,2018年台风“山竹”肆虐深圳,给深圳市造成极大的破坏。为此,深圳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应急“抗风清障”工作安排,“建筑港”作为应急抢险队伍之一,响应深圳市委市政府号召,迅速组织人员、车辆机械及抢险设备投入“抗风清障”工作。期间,建筑港人积极组织各方力量,全力以赴清理倒伏树木,在救灾复产工作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发扬建筑港连续作战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建筑港采用部队管理方式,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各个部门都进行扁平化管理,减少高级管理人员,层级越短,做事效率越高。在任人制度上,坚守“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理念,要敢于任用年轻人,我们告诉公司每一位员工,20岁你也可以当将军。公司的发展需要活力,只要内部有活力,公司才会成长。

  建筑港作为建筑行业的综合服务商,以劳务为切入点,逐步完善了建筑劳务/建材商城/建筑培训/工程机械/调度指挥中心等布局构建行业生态链,致力于树立行业标杆,引领行业方向。目前平台实名注册的人员超过500万,公司超过50000家,施工班组300000多个。构建有网络站点平台三大中心:大数据中心、人才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真正的完成了实体+互联网/数字+互联网/工业+互联网。

  据了解,建筑港已经走出国门,参与到一带一路的伟大建设中。在与日本建筑学会的交流中,建筑港得到了日本同行的高度认可和关注。日本方也迫切期待与中国在培训与技能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中方引进日本建筑行业先进的培训管理、技术和培训经验,日本学习建筑港的劳务管理模式与培训模式,互通有无,期望协同合作共同完善工人培训版块。同时,在与第三世界的交往中,建筑港获得了南非的高度认可,南非方面希望建筑港的专业方面技术可以帮助他们规划建筑市场,带动行业的发展。

  面对新的形势,任何行业都需要去变革,建筑行业同样如此。建筑行业的变革就是以互联化、集成化、数据化、智能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带动产业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的变革,不仅要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生产、采购、施工、运维、人员管理等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的环节进行革新,还要将其拓展到全产业链上下游的所有的环节,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和使用效率。互联网的特点是开放、协作、连接和共享,这将重构整个建筑行业的生态圈,对整个建筑行业将是一次巨大的变革。